(肠胃病)关东火神张存悌医案选———胃痛口臭案
推而广之,与口臭类似的口苦、口干、口渴等症,都有阴阳之分。无奈俗医目为阳证者多,认得阴证者少,误辨阴证为阳证,误治者则比比皆是,皆因未谙阴阳辨诀之故也。
附阴阳辨诀:
为了辨识阴阳,郑钦安总结了“辨认阴虚、阳虚要诀”,亦即“阴阳辨诀”,作为辨认阴证、阳证的纲领,又称之为"阴阳实据",“辨认阴虚阳虚之切法”。
现在先来弄清什么是阴阳辨诀,为简明起见,本人综合郑氏论述,按“舌脉、神色、口气、二便”为纲,将其归纳如下:
阳虚辩决:
舌——舌青滑,或黑润青白色,浅黄润滑,强调舌润滑不燥。
脉——脉浮空或细微无力。
神——目暝倦卧,无神,声低息短,少气懒言。
色——面色唇口青白,爪甲青。
口气——必口吐清水,饮食无味,满口津液,不思水饮,即饮亦喜热汤。
二便——二便必自利。总之,阴证所现“纯是阴色”,又称为“阴象”、“寒形”,“阳虚底蕴”。
阴虚辩决:
舌——舌苔干黄或黑黄,全无津液,芒刺满口。
脉——脉息有神,六脉长大有力。
神——其人烦躁,精神不倦,张目不眠,声音响亮。
色——面目唇口红色。
口气——口臭气粗,口渴饮冷,饮水不休。
二便——尿黄便秘,二便不利。
两相对比,确如郑氏所说,“阴阳二症,判若眉列”。
一般而论,不必舌脉、神色、口气、二便各症全见,方判为阴证、阳证,但见一二症即是。
在阴阳辨诀中郑钦安重视舌象,将其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,这是很重要的一点,历代医家之医案少有舌象记载,即仲景也不例外。郑钦安把舌诊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,可以说是一种创见。郑钦安观点,看舌比按脉重要,他认为脉病不合,舍脉从病,舌象价值则不能这么说。本人体会,大多数时候,单看舌象,无问其它,就可以判定阴阳。但是仅凭脉诊,则不能这么说,因为脉有真假,舌象则很少欺人。这一阴阳辨诀,等于给了我们衡量阴阳的两把尺子。即使用高校讲义衡量,阴阳辨诀都没有出格的地方,阴证什么样,阳证什么样,舌、脉如何,气色如何,哪本讲义都这么讲,绝非火神派标新立异,更未离经叛道,我们说它是中医正统正脉,也正因为这一点。
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路31号(长江街与华山路交叉口西南角,金龙装饰城南门)